电容触摸屏通常采用多层结构实现其功能。以F+F(Film+Film)结构为例,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:
外层保护膜:作为最外层的薄膜,起到防划、防污及提高耐磨性的作用;
透明导电层:位于保护膜下方,一般采用ITO(铟锡氧化物)材料,兼具优良的导电性与透光性;
绝缘层:覆盖于导电层之下,用于隔离并保护内外导电结构;
内层导电层:同样采用ITO材料,是感应触摸操作的核心部件;
基底玻璃:作为支撑底层,提供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。
电容触摸屏基于电容变化实现定位。电容是衡量电荷存储能力的物理量,当两个导体间存在电介质时即构成电容结构。其工作过程如下:
在无触摸状态下,导电层间形成均匀分布的电场。当手指等导电物体接触屏幕时,会与表面导电层形成耦合电容,改变原有电场。由于人体可导电,触摸将引起电荷重新分配,高频电流通过该耦合电容发生转移。
屏幕边缘或四角布置的电极感应器会实时检测电场变化。触摸产生的电流经各电极流出,形成四个与触摸点距离成比例的电流信号。控制器通过分析这些电流的比例关系,借助算法计算出触摸点的精确坐标,并传送至处理系统进行后续操作。